11.1         概率的計算

概率是用來表示一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。設E是一件事件,而P(E)則是事件E發生的概率。這基本上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「機會率」。

例如擲銀仔擲得“公”的機會率(概率)是1/2可以寫成:

    • P(擲銀仔擲得公) = 1/2

P(E) 的計算方法如下:

    • \(P(E) = \dfrac{符合事件E的結果的數目}{所有可能結果的數目}\)

11.2         概率的性質

對於任何一件事件E,它發生的概率P(E)有以下性質:

  • \(0 \leqslant P(E) \leqslant 1\)
    • 當P(E)越大時,E發生的機會越大。
    • 當P(E) = 0時,事件E是一定不會發生的。
    • 當P(E) = 1時,事件E是一定會發生的。
  • 如果E’代表“事件E不會發生”,則
              P(E) + P(E’) = 1
    這是因為“E一係發生,一係唔發生”是必定的。

11.3         解題技巧

雖然在計算概率時我們可以利用公式:

  • \(P(E) = \dfrac{符合事件E的結果的數目}{所有可能結果的數目}\)

但在解答一些較複雜的問題時,我們並不能容易地求得“所有可能結果的數目”和“符合的結果的數目”。這時便需要利用以下的技巧了。

11.3.1       樹形圖

利用樹形圖,我們可以把事情所有可能的結果畫出來。樹形圖通常是用在“有一個過程”的事情上。

例1:    求擲三次銀仔中至少擲得一個公的概率。
解答:   擲三個銀仔的情況可用以下的樹形圖來表示(H代表公;T代表字):

概率-樹形圖

假如要求「擲三次銀仔中至少有一個公」的概率,利用以上樹形圖,我們可見「所有可能的結果的數目= 8」及「符合至少有一個公的結果的數目 = 7」。 
所以,P(擲三次銀仔中至少有一個公) = 7 / 8。

11.3.2       列表

列表通常比樹形圖整齊和容易看。但是因為一個表中只有「列」和「欄」,所以只能用來表示“有二個步驟”的事情(例如擲兩粒骰)。

例2:    求擲兩粒骰時點數之總和為5的倍數的概率。
解答:   擲兩粒骰的點數總和列表如下:

概率-列表法

根據上表,P(擲二粒骰時點數之總和為5的倍數) =\(\dfrac{7}{36}\)

11.4         理論概率和實驗概率

以上所提及的概率也是「理論概率」,即利用邏輯推理所求得的概率。而的「實驗概率」就是透過實驗及數據的收集,利用相對頻數所求得的概率。

  • 一般計算時,除非題目指明,否則我們用的也是「理論概率」。

值得留意的是只要我們進行大量試驗(例如擲一萬次銀仔),「實驗概率」應與「理論概率」相當接近。

11.5         期望出現的次數和期望值

假設在一次試驗中(如擲骰),一件事件發生的概率是 p。
在經過 n 次試驗後,該事件“會”出現的次數 = np

所謂“該事件會出現的次數”便是“期望出現次數”了。

例3:  小明擲骰60次,求擲得1的期望次數。
解說: 因為擲得“1”的概率是1/6,所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\(擲得1的期望次數 = 60 \times \dfrac{1}{6} = 10次\)

11.6         期望值

「期望值」其實係「期望次數」的延伸。

例4: 假如喺擲銀仔遊戲中,擲得公可得$5,擲得字可得$1。求擲一次銀仔時期望所得的金戔。
解說: 留意喺概率入面,期望值係“平均我哋會攞到幾多”。

喺依個例子入面,因為有1/2機會擲公,1/2機會擲字,所以:

\(期望所得的金戔 = \dfrac{1}{2} \times $1+ \dfrac{1}{2}×$5 = $3\)

例5:一個袋入面有90個白波,9個黑波,1個紅波。抽到白波得1分、黑波5分、紅波10分。求抽波一次時得分的期望值。
解答:
\(\begin{align}
抽波一次時得分的期望值= \dfrac{90}{100} \times 1 + \dfrac{9}{100} \times 5 + \dfrac{1}{100} \times 10 \\
= 1.45分
\end{align} \)

從以上兩個例子,希望大家明白到:

\(期望值 = P_{1} x_{1}+P_{2}x_{2}+⋯+P_{n} x_{n} \)

當中

    • P1、P2為事件1、事件2發生的概率;
    • x1、x2為事件1、事件2發生後所得的值
      (值可以係“得分”,“奬金”等)